百书楼 > 穿成吕布女儿的我太难了[三国] > 第70章 见龙在田22

第70章 见龙在田22


郭嘉谈起战后豫州的利益分配问题时,  吕昭一脸兴趣缺缺,像只没睡醒的猫,  连尾巴都懒得摇晃一下,  浑身上下透着明晃晃的“敷衍”二字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嘉为了缓和气氛,随意询问一下棉花的相关事宜后,吕昭整个人都精神了,  把写满字的纸放在他面前,对着他侃侃而谈,  内容条理清晰,  一听就知道在心中酝酿许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没有打断畅想美好未来、嘴角甚至不自觉地勾起微笑弧度的吕昭,只是定定地注视着她,  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    怪不得荀彧会选择留在这儿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吕昭打仗确实很猛且有一手,  但比起扫清六合,  席卷八荒,威加海内,她显然以稳定局势、缓慢经营为先,  更乐意走占领一块根据地后慢慢消化、将其从内而外彻底变为自己势力的稳妥路线,并在消化过程中推行各种惠民政策造福百姓,  让他们过上朴素的好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与荀彧的目的不谋而合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嘉很怀疑要不是袁术主动进攻,  吕昭能在南阳安安稳稳地窝上好久,吕布在前面打仗,  她就在后面啃哧吭哧地啃地盘,  啃个几年,  刘表的荆州就都是她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文若似乎看错了一件事,  郭嘉想,  君侯的确无意逐鹿天下,  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,  总有一天她会对抗汉室,因为那是挡在她前进道路上的最后、最弱、同时也是最庞大的一座障碍。

        她的理想纯粹无一丝杂质,有私心的反而是文若。

        真有意思啊。郭嘉的眼里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。

        荀彧的理想不必问,荀攸还未做出最终的抉择,贾诩是待遇安排到位一切都好说,徐庶任侠好义,为报救命之恩,只要吕昭不堕落成凶国害民、残剥海内的第二个董卓,他是不会弃她而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唯有郭嘉,他的态度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,“匡扶汉室”这四个字从来都没被他放进过眼里,他只想找个对胃口的主公,事事都能跟上他的思路,与他配合默契,一个眼神就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若真能有幸遇上这样的明主,无论对方想做什么,哪怕去黄泉,他也愿意跟着走上一趟。

        吕昭符不符合他的要求,他暂时还不能确定,但至少她很特别,与其他人都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他只想看看吕昭能走到哪一步,现在他开始希望她能走得更远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你发什么呆呢?”不知何时,吕昭停止了解释,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郭嘉,“我刚才说的话你一句都没听进去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并没有因为下属走神摸鱼而感到不满,反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会呢?”郭嘉眨眨眼睛,镇定自若地微笑,“我听到了,棉花是不能吃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换成别人,肯定会翻个白眼再吐槽一句废话,吕昭却听懂了郭嘉的意思,露出赞同的神色,“是的,不能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从西汉晚期开始,小冰河时期降临,整体气候从温暖潮湿向着寒冷干燥不断转变,粮食产量也跟着逐年递减。曾经凉州、并州都是水草丰美的产粮大地,物产丰富,价格低廉,连带着与周边羌胡的贸易也十分发达,可如今这两州的气候甚至恶劣到了豆子的产量都很低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南方相对好一点,至少种植温度是达标的。但频发的自然灾害可不分南北,水灾、旱灾、蝗灾来一轮,再加点反季的冰雹,糟糕的一年很快就过去了,什么也没能种下,什么也没能收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下,百姓们当然是想尽办法多种一些粮食,希望能多一口饭吃。

        棉花可以保暖,听起来很美好,但他们会觉得,吃不饱饭,早就饿死了,没机会熬到冬天等着冻死。

        除非吕昭强制要求百姓们必须在她发的田地上耕种棉花,否则在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,不会有多

        少人自愿种植经济作物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使百姓们迫于威势,种了棉花,他们也会陷入“粮食不够吃”的忧虑中,整天提心吊胆,时间长了,人心浮动,会有局势不稳的隐患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能怪百姓们没见识、想太多,整个社会环境就是如此的稀烂,不是战争就是天灾,甚至二者齐头并进,导致百姓们动不动就流离失所,被迫逃难,整□□不保夕的,谁能有安全感啊!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是担心粮食会不够。”吕昭说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嘉点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放心吧,我考虑到这种情况了,”吕昭的目光扫过系统面板,确认丰穰buff正在发挥作用。她微微一笑,以十分笃定的语气说,“今年会是个丰收的年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郭嘉的思绪转了一圈,还是想不明白吕昭到底为什么如此有把握,但他知道她不会在这种大事上犯蠢,因此也没纠结,只保留了一点好奇心等待来日验证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斥候送来了三份最新情报。郭嘉见吕昭没反对,便自己接了过来,快速拆开看完,给吕昭总结道:“昨天傍晚,纪灵率领先头部队五千人抵达叶县附近,停留在之前黑山军待过的位置,重新扎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走得真慢,”吕昭毫不客气地吐槽,“也不怕被我再烧一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速度算快的。吴房与叶县之间距离将近三百里,步兵一天正常的行军速度大约是三十里,超过这个数值,士兵们会因为疲惫而战斗力大幅下降。从袁术派出纪灵到现在,满打满算也就六天,纪灵能在六天内带着五千人走完三百里,要么是借助了船舶的便利,乘船从汝水北上,要么是命令士兵们快速行军,玩命赶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瀙水大营的旗帜从孙换成了袁,应当是袁公路到了。”郭嘉继续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吕昭心想这人可真能磨蹭,再晚几天他就不用来了,直接往南逃吧。

        郭嘉晃了晃第三封情报,“曹孟德进入颍川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吕昭挑眉,“喔,反应挺快的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句话将双标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曹老板的速度才算是慢,他跟袁术掐了许久,在陈留边境囤了不少兵马和粮草以防万一,基本不需要时间动员,真要立刻响应了吕昭,他现在早该深入颍川腹地,截断纪灵的道路,将他打得措手不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吕昭估计曹操是观望了一下,想确定她值不值得合作,会不会拖后腿,以及寻摸个最佳时机,令自己既不会损失太多,又显得出了很大力气。但他没料到她的速度那么快,先破黑山军再斩桥蕤,几天之内接连获胜,大大挫败了袁术的士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再不行动就白白浪费大好形势了,曹操这才迅速出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我没指望曹孟德,”吕昭实话实说,“他能帮忙牵制一下袁公路,令他有所顾忌就很好了……但现在看来没什么用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说的没用不是指曹操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曹操不需要做多少事,他带点人去颍川和陈留的边境溜达溜达,就能起到威慑作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谁能相信曹操是真的吃完饭撑得慌,出门随便转转遛弯呢?来都来了,大好的机会,必须得试着偷袭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常人都会这样想,可惜从迄今为止袁术的一切布置来看,他显然不是正常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吕昭和郭嘉都怀疑袁术发动了士族的主动技能——写信暗通款曲,勾连兖州士族给曹操找点麻烦,让他腾不开手。要不然他怎么总是一副完全不担心后方可能被偷袭的样子呢?

        袁术实在过于自信,自信得吕昭都有一点点迷惑了,一时搞不清到底是他在虚张声势,还是真的有狂妄的底气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您接下来打算如何应对?”郭嘉询问。

        局势似乎又绕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,区别在于,此刻双方已经互相摸清了对方的实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可以不用那么谨慎了,吕昭

        想,继续谨慎就是对袁术的不礼貌,我应该打得更放肆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孙坚没能顺利逃脱,他还得有几天才能到前线,至少昨晚的时候,他还没收到袁术的命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要赶在破虏将军来之前,好好地招待一下袁公路。”吕昭微笑着说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到如今,解决这场战争最方便直接的办法已经很明了了,那就是直接把袁术揍一顿。

        袁术要是躲在后方,吕昭这点人手还得守城,跑不了太远,真不见得能够到他。

        幸亏他自己主动上门了。


  (https://www.baishulou8.net/xs/1790735/3737861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aishulou8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aishulou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