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书楼 > 重生武大郎:最强帝王系统 > 第154章 迁移

第154章 迁移


战场上的硝烟尚未散尽,游骑兵的箭矢如同暴风骤雨般倾泻而下,宋军的阵列之中不断传来惨叫声,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。

  经过长时间的箭雨洗礼,宋军已然损失惨重。

  将领徐京和李从吉站在阵列之后,面色凝重。

  两人身上的铠甲已被汗水浸透,紧张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。

  徐京是个魁梧的汉子,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屈的英气,而李从吉则显得更为沉稳,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。

  “这样守下去也是死!”徐京猛地一拳砸在城垛上,声音中带着不甘与决绝,“不如拼了,现在咱们还有人数优势!”

  李从吉皱了皱眉头,他自然也知道局势不妙,但身为一名老将,他更懂得战场上的谨慎,“我也想拼!但你有没有想过,我们怎么追上骑兵?”

  徐京眼中闪过一丝狠戾,“咱们人多,分头追!我就不信他们能在我们的围攻下逃脱!”

  李从吉闻言默然,他知道徐京的提议风险极大,但眼下似乎也别无选择。

  然而,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,徐京已经振臂高呼:“拼了!给我杀出去!”

  随着徐京的命令,宋军如梦初醒,他们挥舞着兵器,呐喊着朝游骑兵冲去。

  李从吉见状,也只好咬牙跟上,心中却是忧虑重重。

  远处的武百看到这一幕,不禁大笑出声:“他们真是一群智障,还想着追马。”

  远处的陈让却是目光冷冽,直接下令:“好机会,兄弟们冲哇!”

  随着陈让一声令下,重骑兵全军出击,他们摆出一道道锥形阵,如同脱轨的火车般朝着宋军奔腾而去。

  所有重骑兵都架好了骑枪,在速度的加持下,那些骑枪仿佛能洞穿一切阻碍。

  战场上尘土飞扬,马蹄声震耳欲聋。宋军虽然人数众多,但在重骑兵的冲锋面前,却显得如此脆弱。

  每当骑枪刺入宋军的阵列,都会带起一片血花。

  徐京和李从吉奋力拼杀,试图稳住阵脚,但局势已然失控。

  重骑兵的冲锋如同不可阻挡的洪流,将宋军的阵列冲得七零八落。

  “顶住!顶住!”徐京怒吼着,但他的声音在战场上显得如此微弱。

  李从吉则是一边抵挡着敌人的攻击,一边寻找着突破口。

  就在这时,一支骑枪朝着徐京飞来,他身形一闪,勉强躲过这致命的一击。

  但回头望去,却发现更多的重骑兵已经冲破了宋军的阵列,直取中军。

  “徐将军,快撤吧!”一名亲兵大声呼喊着,但徐京却仿佛没听见一般,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,继续与敌人搏斗。

  李从吉见状,心中一急,他知道再这样下去,宋军必将全军覆没。

  于是,他当机立断,下令全军撤退。

  然而,重骑兵的追击却如影随形。宋军在溃败中损失惨重,徐京和李从吉也身受重伤。

  当最后一名宋军士兵倒下时,战场上只剩下徐京和李从吉两人还在坚持。

  他们背靠背地站立着,面对着蜂拥而上的重骑兵。

  “兄弟,和他们拼了!”徐京大吼一声,挥刀迎向冲在最前面的重骑兵。

  李从吉没有说话,但他的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他知道,今天他们可能都会死在这里,但即便如此,他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。

  战场上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。

  徐京和李从吉的身影在敌阵中左冲右突,每一次挥刀都带走一个敌人的生命。

  但最终,他们还是被重重包围。面对无尽的敌人,两人相视一笑,仿佛回到了初识的那一刻。

  “来世再做兄弟!”李从吉最后说了一句话,便与徐京一同冲向了敌人。

  战场上响起了最后的冲锋号角,两名将领的身影消失在了血色的迷雾之中。

  当战争结束,硝烟散去,人们只在战场上找到了两把紧紧相依的兵器,它们的主人已经不在了,但他们的故事却永远传颂在这片土地上。

  阳光斜洒在古老的大名府城墙上,武百昂首站立,目光深邃。

  他手中紧握着齐军大旗,猛地一挥,便将那鲜艳的旗帜插上了城墙的最高处。风呼啸而过,大旗猎猎作响,似乎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。

  “主公,我们在这里驻扎多少人?”陈让踏前一步,沉声问道。

  武百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转头看向了身旁的罗隐。

  这位智者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。“先生,你认为呢?”武百的语气中充满了敬意。

  罗隐轻捋胡须,微微一笑:“大名府暂时对我们来说并无实际用处,我们只需将城中粮草与百姓迁回我们齐国境内,然后拆毁大名府的城墙即可。”

  “如此一来,我们便可来去自如,不受束缚。”

  武百闻言,微微皱眉:“但谁知道大名府的百姓愿不愿意去我们齐国呢?”

  他的担忧不无道理,毕竟迁移百姓并非易事,更何况是强迫他们背井离乡。

  然而,就在这时,马乡的声音响了起来:“主公,你放心。”

  “我们齐军的美名已经传遍大江南北,现在城下已经有很多百姓自发给我们送食物来了。”

  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。

  武百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他转头看向罗隐,点了点头:“那就按照罗先生的方法去做吧。”他的语气坚定而果决,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。

  罗隐微微一笑,转身对马乡说道:“马将军,你便陪老夫去和百姓们聊聊吧。”说罢,他便缓步走下了城墙,向着城中走去。马乡紧随其后,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。

  大名府内的街道上,百姓们议论纷纷。他们看着齐军将士们纪律严明、秋毫无犯的模样,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敬意与好奇。当罗隐和马乡走进人群时,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。

  “诸位乡亲父老,不必惊慌。”罗隐的声音温和而有力,“我们齐军来此,并非为了掠夺与杀戮,而是为了保护大家免受战乱之苦。”

  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恳的情感,让在场的百姓们不禁为之动容。

  随着罗隐的深入交流,百姓们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与恐惧。

  他们开始与齐军将士们攀谈起来,询问着关于齐国的种种传闻与故事。

  而马乡也趁机向大家宣传齐国的繁荣与安定,以及齐军将士们的英勇与善良。

  在罗隐与马乡的共同努力下,大名府的百姓们逐渐接受了迁移的决定。

  他们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,帮助齐军将士们搬运粮草、整理行装。

  而齐军将士们也毫不吝啬地分享着他们的食物与水源,与百姓们共度难关。

  这一幕幕温馨而感人的场景,让大名府内充满了温暖与希望的气息。

  随着一周的时间过去,大名府内的迁移工作逐渐进入了尾声。

  百姓们在齐军将士们的帮助下,顺利地踏上了前往齐国的路途。

  而武百也带领着齐军将士们,拆毁了大名府的城墙,为这片曾经属于他们的土地留下了最后的纪念。

  当最后一批百姓离开大名府时,夕阳的余晖洒满了这座古老的城市。

  武百站在城墙上,目送着远去的百姓和将士们。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期待——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,而他们将是这个新时代的缔造者与见证者。

  与此同时,在远离大名府的齐国境内,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正在筹备之中。

  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,为即将到来的同胞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和热烈的欢迎仪式。

  当迁移的队伍缓缓驶入齐国境内时,欢呼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地响起。

  百姓们挥舞着彩旗与花束,为这些新同胞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与欢迎。

  武百、罗隐以及所有的齐军将士们,也在这一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。

  武百眉头紧锁,站在地图前沉思。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扫过,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安顿那些迁移来的百姓。

  “先生。”

  他转向罗隐,眼中闪烁着期待,“你认为这二十万百姓应当安顿在哪里?”

  罗隐微微一笑,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,“当然是五丰县。”

  “对啊,我怎么没想到。”

  武百一拍脑门,恍然大悟,“五丰县是我们的农业试验点,正需要很多人去开垦和耕种。”

  罗隐点头,“正是如此。五丰县地广人稀,土地肥沃,正是安置这些百姓的理想之地。”

  “他们可以在那里开垦土地,种植粮食,自给自足。”

  “同时,我们的农业试验点也能得到充足的人力支持,实现双赢。”


  (https://www.baishulou8.net/xs/3629374/11110978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楼:www.baishulou8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aishulou8.net